close
????新華社記者晏國政、馬曉媛、許雄
????地處黃土高原的山西省,飽受缺林少綠、水資源匱乏、路網不暢等難題困擾。近些年來,山西圍繞短板持續攻堅,使一座座荒山披綠裝,一道道河流碧波湧,一條條大路通四方。往日的“短板”,正逐漸變成讓人賞心悅目的“風景線”。
????描繪三晉大地新“底色”
????初夏時節,驅車行走在晉西北偏關縣尚峪溝一帶,眼前處處是綠,耳中鳥鳴啁啾,微風拂面,帶來林間清香,讓人愜意無比。
????“從前這一帶都是政府企業補助荒山禿嶺,刮大風的時候漫天是土,大白天也得點燈。一逢雨天地裡的肥土被沖走,收成少得可憐。”提起過去的光景,尚峪鄉東尚峪村的王培榮記憶猶新。
????山西80%以上國土面積是山區丘陵。新中國成立初,全省森林面積僅有551萬畝,森林覆蓋率隻有2.4%,風沙肆虐、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凸顯。
????為改變缺林少綠、生態脆弱面貌,山西省自“十一五”時期以來持續加大造林綠化力度,堅持“山上治本”與“身邊增綠”同步推進,依托三北造林、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重點工程,每年營造林400萬畝以上,森林覆蓋率以每年一個百分點的速度提升。
????近兩年來,隨著自然條件較好的地方已基本完成綠化,山西省又將造林重點放到呂梁山生態脆弱區等“硬骨頭”區域,發起一場林業生態建設的“攻服務業創新研發計畫堅戰”。
????記者在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的晉西北地區看到,草木繁茂、綠意盎然,漸成拱衛京津地區的生態屏障;在長治市平順縣太行山區,過去的“幹石山坡和尚頭”,如今都已披上“綠裝”。
????山西省林業廳負責人說,經過多年大規模造林,全省森林面積已增至4800餘萬畝,森林覆蓋率達到20.5%,已基本遏制和初步扭轉瞭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,綠色正在取代黃土高原的黃色和煤炭大省的黑色成為山西的底色。
????“龍須溝”變身“景觀河”
????“山西之長在於煤,山西之短在於水。”地處華北內陸的山西省,屬我國水資源短缺程度最嚴重的省份之一。
????不僅如此,作為全國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,山西水生態環境也一度惡化,幾近“有河皆污”,其中被稱為“母親河”的汾河,部分河段淪為蚊蠅亂飛、臭氣熏天的“龍須溝”。
????為破解水資源制約,山西省“十一五”時期啟動實施瞭“興水戰略”,通過建設35項應急水源工程,解決瞭水資源總量不足的問題。2011年,山西又啟動瞭大水網建設,將全省主要河流及水庫相連通,進一步解決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問題。
????山西省水利廳廳長潘軍峰表示,今年大水網隧洞骨幹連通工程將全部貫通。待大水網工程全部建成運營後,山西年總供水能力將達到91億立方米,較“十一五”末凈增28億立方米。
????同時,山西實施最嚴格的水資中小企業補助計畫源保護制度,全方位推進水生態治理修復。特別是在2015年啟動實施汾河流域生態修復工程,旨在通過河源保護、重建水系、防治污染等一系列措施,用10到15年時間使汾河流域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性好轉,讓其重現碧波蕩漾的大河風光。
????年逾七旬的太原市民喬俊山就住在汾河邊上,每天清晨都要去綠樹成蔭的汾河公園裡走走路、做做操。“以前誰願意住在這臭水溝旁邊呀!現在治理好瞭,環境美瞭,都搶著在河邊買房哩!”
????遠行不再“愁斷腸”
????“出省就像過去走親戚一樣方便,到北京也花不瞭幾個小時”,位於太行山區南段的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村民郭紅崗說,原來老輩人都說門前的山是“鐵壁山”,出趟遠門難上加難。
????山西省四面環山,且山大溝深,長期以來交通基礎設施很差。至上世紀九十年代初,全省尚無一條高速公路,公路平均時速僅30公裡左右,導致物流不暢發展受制,百姓出門“愁斷腸”。
????近些年來,山西省大力發展交通基礎設施,鑿開“鐵壁山”,修出“通衢路”,完善城鄉公路網;加快高速鐵路建設,石太客專、太中銀鐵路、大西客專太原以南段、太原南站等一批大中型鐵路項目建成運營;呂梁機場、臨汾機場、五臺山機場等也相繼投入運營。
????山西省交通廳數據顯示,截至2016年末,全省公路通車裡程達到14.2萬公裡,公路密度已達90.65公裡/百平方公裡,遠超全國平均水平,其中高速公路5265公裡,覆蓋山西119個縣中的113個。再加上鐵路、民航和城市軌道交通加速推進,全省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日趨完善,運輸緊張狀況總體得到緩解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